熱度 7|
1510蓮花:CWB-30 m/s;JMA-55 kt ( Best track 下修 50kt );JTWC-65 kts ( Cat.1 )
*路徑圖
*CIMSS ADT分析
1. 發展初期,登陸呂宋前:蓮花發展初期受惠於西南氣流支援、OHC也異常的高[圖1],但環境風切強[圖2]使得LLCC裸露、高低層分離[圖3][圖4],主對流切離至西側,蓮花發展遲緩。路徑上更是捉摸不定,副高的東退程度以及蓮花與昌鴻之間的互動模式難以評估 (昌鴻整合困難發展不如預期 ),系集散亂狀與預報誤差圈令人咋舌[圖5][圖6],不過機構主要認為從台灣東部近岸北上。蓮花持續沿副高邊緣向西北西進行,穿越呂宋島前風切一度減弱,底層開始有建立的趨勢,型態轉好[圖7][圖8];但蓮花疑似在南海建立副中心,系統為求整合西進速度相當快[圖9][圖10][圖11]、迅速過山,受地形破壞後進入南海重建。
[圖1][圖2] OHC高、但環境風切強
[圖3][圖4] 高低層分離、底層無法建立
[圖5][圖6] 老J誤差圈極大、系集仙女鮮花
[圖7][圖8] 蓮花穿越呂宋島前風切一度減弱、型態轉好強度略上揚
[圖9][圖10][圖11] 疑似在南海建立副中心,迅速通過呂宋,進入南海重組。登陸時EC系集更散亂、HKO路徑一枝獨秀,不過都有預測到後期西偏向量
2. 進入南海,導引不明:南海風切仍然不弱,蓮花LLCC再次裸露[圖12],就算對流爆發也都嚴重切離至西南側[圖13],重建相當困難。此時副高開始退縮,南海導引氣流不明,加上還在重建階段,蓮花持續緩慢朝西移動。由於蓮花北分量遲遲不現,且西進尺度超乎預期,各大機構先後西調路徑[圖14]:先認為蓮花將由高屏登陸且受昌鴻牽制停留台灣在上空,不久又西調認為由台灣西部近岸掠過再登陸福建,也就是向東修正的分量確定消失。
[圖12][圖13] 南海風切仍強,LLCC再次裸露、對流切離至西南側
[圖14] 西進尺度超乎預期,各機構先後西調路徑
3. 路徑西折,登陸汕尾:翌日,蓮花仍舊龜速北上,但環境風切終於完全減弱[圖15],型態轉好:高低層整合[圖16]、底層逐漸建立[圖17],風場收縮、風速緩緩增強[圖18],甚至高層風眼有旋出的趨勢[圖19]。同時,CWB雖然發布陸警,其他機構卻紛紛繼續西調路徑,認為蓮花會因藤原效應轉往西南西移動迴避昌鴻;不久蓮花向西分量果真逐漸顯現[圖20],逼得CWB不得不解除陸上警報。晚間,蓮花一度捲入西北側乾空氣結構轉差[圖21],但次日早晨再次加強對流[圖22]、修補底層[圖23],接著底層風眼建立、眼牆厚實,高層風眼也開啟,強度達到生涯顛峰(老J升格TY、甚至上衝CI5.0)。隨後蓮花繼續西偏登陸汕尾,為此香港天文台發出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沒想到蓮花比預期略偏北,小鋼炮結構深入陸地後迅速減弱消散[圖24],香港風力明顯不如預期。部分機構原預期蓮花因藤原效應將會回馬槍,但蓮花減弱過快並沒有發生,至此西北太平洋長達7日的三颱共舞局面終於結束。
[圖15] 風切終於完全減弱
[圖16][圖17] 高低層終於整合,底層逐漸建立
[圖18][圖19] 風場收縮、風速增強,高層風眼有旋出趨勢
[圖20] 向西分量逐漸顯現,CWB不得不跟進西修路徑、解除路警
[圖21] 晚間一度捲入乾空氣,對流削弱
[圖22][圖23] 隔日再次加強對流,底層相當完整扎實
[圖24] 可惜在強度即將進一步搭火箭上衝時,蓮花登陸深入內陸、迅速減弱消散
4. 總結:蓮花一生受垂直風切干擾發展受限,路徑更是飄忽不定,打腫不少機構的臉:
(1) 各機構路徑預報不斷向西調整,由東岸北上-->穿越中央山脈-->西岸北上-->向西遠離。
(2) 蓮花西偏使CWB誤發陸警,遭狠狠打臉不給台階下、引起廣大輿論撻伐與民怨。
(3) 蓮花登陸後迅速減弱,香港風力不如預期,HKO誤發八號烈風信號,同樣遭香港當局與民眾詬病。
至於最終大幅西偏的原因猜測是蓮花當時在南海建立副中心,為調整結構超乎預期的西進,同時副高退縮對蓮花已經鞭長莫及,蓮花錯失穩定北上機會、在缺乏導引氣流下長期打轉或龜速北進。接著副高再次西伸、加上昌鴻也逐漸進逼,蓮花與其互相作用、類似藤原效應的狀況(吳德榮教授),而昌鴻在風場大小上佔盡優勢,因此蓮花向西迴避、遠離台灣登陸廣州。兩者互動狀況與2012年布拉萬、天秤組合類似,惟蓮花登陸廣州、未及回馬槍就消散。
*蓮花巔峰雲圖*
[1] 可見光美圖
[2] RBTOP動畫
[3] 可見光動畫
[4] 雷達回波---登陸汕尾前
註:以上為個人淺見,主要是參考論壇上的討論區所做的紀錄與整理。若有錯誤或不足之處,或是有不同觀點,都歡迎各位能夠盡量提出、加以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