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 8|
1511南卡:CWB-55 m/s;JMA-100 kt ;JTWC-135 kts ( Cat.4 )
*路徑圖
*ADT分析
1. 第一次巔峰以前:蓮花、昌鴻、南卡三颱當中,最早開眼者反倒是最晚命名的南卡,因蓮花環境條件差、昌鴻吸收94W後整併困難;反觀南卡雖然沒有西南季風可開掛,但整體環境仍相當優越,OHC穩定、乾空氣風切影響少、本身幅合幅散也不差。南卡以雲捲方式開眼後,CDO漸趨渾圓、風眼清晰、強度開始跳升,迎來長達30小時的第一次巔峰。CWB強度先是來到51m/s,之後南卡西側一度受昌鴻外側風切影響風眼填塞、強度略減,但不久即繼續增強,達到W環+WMG眼、眼溫來到+18度。CWB評價55m/s,JMA評價100kt,不過老J發報時CDO西北側的W環略受昌鴻風切影響寬度不足、被評為B環,因此老J評價飲恨落在C4上限135kts。
*2015年7月初西太氣旋大亂鬥,南卡是最晚成形者,卻是最早開眼、發展最優者
(蓮花正被強風切摧殘,昌鴻飽受多核心與乾空氣問題干擾,南卡則穩定增強搶先開眼)
*相較於昌鴻,南卡環境OHC高且穩定、乾空氣少
*南卡受昌鴻幅散乾空氣影響且引起風切增強,曾暫時小幅減弱
*隨後迎來第一次巔峰:可以發現西側昌鴻高層幅散始終強勢,與南卡雲系間互動有種不連續感
*南卡整體對流本就不夠爆發、看不到任何CDG,加上受幅散引起的風切影響,西北側W環寬度不足,被評為B環,因此與C5擦身而過
*厚實底層
*由水氣雲圖立馬看出昌鴻與南卡的優劣,特別是風眼的部分,南卡對流平平但具有深邃藍眼 (眼溫+18度)
2. 環境轉差,至二次小巔峰:巔峰過後環境驟變,包括昌鴻強烈高層幅散干擾引起的風切、槽後乾空氣入侵、以及北側洋面的冷渦使得OHC不再支持,南卡因此進入了眼牆置換期。雙眼牆維持良久,不料垂直風切又進一步增強,風眼直接填塞、北側禿頭且雲團呈半月形,強度迅速下滑。直到昌鴻變性並且遠離,垂直風切才逐漸好轉,南卡的雙眼牆也再次顯現出來。然而,眼牆置換過程並不順利,內眼苟且偷生良久後始崩塌、外眼清空成了個大眼,終於迎來第二次小巔峰。
*環境轉差:昌鴻幅散增強引起強風切+西風槽後乾空氣+冷渦
*眼牆置換期相當久
*風切更進一步增強,風眼填塞且嚴重禿頭,雲系呈半月形
*昌鴻變性遠離,風切終於轉好;南卡開了大眼,卻是爛眼
3. 海上漂泊,登陸日本後消散:這段期間內,南卡導引氣流變得不明顯,直到赤道反氣旋與副高整合起來,南卡才隨駛流轉北移動;然而因為眼牆置換的不順利拖延了時間,開大眼後的環境早已不如以往,始終是個爛眼,因此二次巔峰的強度與機構預估的900hpa落差頗大。最終南卡於日本四國高知縣室戶登陸,進入日本海後降格熱低,結束長達14天的命名時間。
*進入鞍形場,導引不明確,移動緩慢
*最終南卡於日本四國高知縣室戶登陸
4. 小結:南卡是兩次巔峰之長壽颱風,二十一世紀以來第二長壽(14天)。發展環境優良,具有超颱潛力,唯一瑕疵就是夏颱老問題:北側西風急流弱,缺乏極向流出易有乾空氣入侵的風險,因此結構容易美中不足、嚴重甚至成為禿頭颱;此外西側昌鴻外圍的風切與幅散也對結構造成些許影響。南卡第一次巔峰持續相當久,但最終仍未能達成C5,暫等待年鑑best track是否有調整機會。
*巔峰美圖
註:以上為個人淺見,部分是參考論壇上的討論區所做的紀錄與整理。若有錯誤或不足之處,或是有不同觀點,都歡迎各位能夠盡量提出、加以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