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的颱風 八九成都來自於季風槽內 無論是 "季風低壓" 或是 "東風波動" 寄居季風槽內發展
不過西太每年偶爾也會有一兩隻少見的 從 "溫帶氣旋" 或 "冷渦" 轉暖發展而來的嬌客
最新的這隻 "蘇力" 就是六月底時
中緯度一帶 洋中槽槽底割離出來的一個高空冷心低壓
過去西北太平洋曾經出現過高空冷心低壓發展出暖心結構的模式有兩種
一種是位於高空冷心低壓東南側 因為獲得較佳輻散而誘發對流雲系發展
最近的一個例子 是去年 7月的卡努颱風
另一種 就是冷心低壓自身結構從高層往低層發展起來 中心結構逐漸變暖轉化而成
最近的一個例子 是 2011年 8月的莫柏颱風
不過大家印象較深刻的 還是 2005年的海棠颱風與 2008年的鳳凰颱風
這類型轉化而來的熱帶系統 不像出身自 "季風槽" 內 的季風低壓 有龐大的西南水氣雲帶援助
只能單靠系統本身所激發的對流潛熱來進行 CISK機制
但也因為少了費時的龐大雲帶整合過程 所以一旦周遭環境發展條件優渥
系統環流集中收攏、CISK運作、甚至是 CDO鞏固都比 "季風低壓" 快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