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於渤海停留兩天,目前仍然是TD。TROPICAL DEPRESSION 1000 HPA AT 39N 121E ALMOST STATIONARY. ![]() ![]() ![]() |
隨著這颱風和科羅莎北上,西太平要回復平靜約一星期,大概下星期中後期要注意是否有遠洋西行大物產生(目前EC已經好幾報報出這個擾動),如果有,我認為有兩種可能路徑,第一從遠洋北上(約140E), 第二 一路西行通過呂宋島到台灣南部,走那個路徑,我認為關鍵在於這個擾動在140E左右時它所在的緯度,如果它超過北緯18,則北轉機率非常大,低於北緯15度則西行機率非長大(15至18度則一半一半這也是我覺得侵襲南部的機會),至於強度,如果它到130E前始終在北緯18度以南,那邊海水OHC非常高,強度會很可觀,但如果它到140E左右時超過北緯18度,則科羅莎留下的冷水坑會讓它快速減弱。 |
減弱為熱帶低壓![]() 熱帯低気圧 令和元年08月13日04時00分 発表 <13日03時の実況> 大きさ - 強さ - 熱帯低気圧 存在地域 華北 中心位置 北緯 37度00分(37.0度) 東経 120度00分(120.0度) 進行方向、速さ ほとんど停滞 中心気圧 992hPa |
本帖最後由 NET 於 2019-8-13 00:05 編輯 關於颱風有些想說的: 利奇馬在 2019 08 08 0100 風眼短暫填塞其實很值得討論,一般總認為清晰且高溫的風眼是強颱風象徵,不過仔細想想-風眼中的強下沉讓風眼清晰、眼溫上升但下沉會填充風眼,氣壓反而是在升高;反而高海溫所導致的海水蒸發上升凝結會風眼模糊、眼溫下降。 另由於氣流受力在大氣系統中無斜壓影響下應只與重力位勢面有關,換言之氣壓越低下沉流越強。不過即使氣壓差一樣,基於角動量守恆(純TC)的系統與自由旋渦(內外風速率一樣)的系統因動力結構不同其風速也不同。 一個能證明風眼清晰模糊未必能與颱風強度相關證據則為: 一些環境極為優越的颱風發生高速眼牆置換時內眼牆與外眼牆之間並沒有明顯清空-亦即沒有明顯"溝壑"結構。有人將此種置換稱為"融合式置換",良好的高空幅散令內外眼牆間無明顯下沉,而外眼牆因良好環境迅速緊縮,甚至在內眼對流耗盡前就完成置換。 |
本帖最後由 霧峰追風者 於 2019-8-12 15:04 編輯 颱風利奇馬肆虐中國6省市 釀44死16失蹤 |
這颱風巔峰期我覺得應該跟2000年的碧利斯2008年薔蜜差不多,幸好(或可惜)最後並沒有走像主要機構預測的西北颱路徑,不然很可能會成為納莉後影響北部最大的颱風(說不定還會超過納莉)。 |
中心進入渤海萊州灣![]() ![]() ![]() ![]() ![]() |
本帖最後由 蜜露 於 2019-8-12 02:34 編輯 利奇馬颱風 可能是目前的風王,他在三蒜島的實測是929.2hPa 其實這是非常意外的,利奇馬的德沃夏克其實平均也只有6.5 如果從影響三蒜島來看的話,已經是双眼時期過巔峰一段時間了。 ![]() ![]() ![]() ![]() 這是一種假設 從實測來推斷,利奇馬的巔峰可能有905hPa上下。 如果從推估,利奇馬(929hPa)過巔峰有可能比2017蘭恩(923hPa)、2018潭美(917hPa)的近巔峰來的更強。 假設SATCON、AMSU跟實測是可靠的,那麼山竹卻實有可能與玉兔相當,潭美還有機會下探,蘭恩僅維持。 2016莫蘭蒂 AMSU : 883hPa 179kts SATCON : 899hPa 172kts 實測 : 881hPa --kts (菲律賓伊巴雅特島站) 2017蘭恩 AMSU : 927hPa 117kts SATCON : 925hPa 131kts 實測 : 923hPa 125kts (名古屋大學飛機實測) 2018潭美 AMSU : 900hPa 154kts SATCON : 911hPa 146kts 實測 : 917hPa 140kts (名古屋大學飛機實測) 2018山竹 AMSU : 893hPa 168kts SATCON : 900hPa 166kts 實測 : 928hPa --kts (菲律賓呂宋拉薩姆站) 2018玉兔 AMSU : 890hPa 164kts SATCON : 905hPa 158kts 實測 : 934hPa --kts (美國塞班島站) 2019利奇馬 AMSU : 896hPa 141kts SATCON : 902hPa 146kts 實測 : 929hPa --kts (中國三蒜島站) 唯一就是利奇馬的風速比較低,與其他有實測的Cat.4相比(比不過2015杜鵑),但是綜合來看比2006珊珊、2007韋帕還要亮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