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 智利伊基克地震也是差不多 發生之後環太平洋就會開始動盪不安
2014年4月 二十天內就有7起規模7級以上的大地震
--------------------------------------------------------------------------------------------------------------------------------------
厄瓜多發生7.8強震 地質學家:環太平洋地震帶已進入活躍期
南美洲國家厄瓜多16日發生芮氏規模7.8的強烈地震,強度為數十年來僅見,目前已知有41人在這場地震中不幸罹難,罹難者居住地集中在曼塔(Manta)、瓜亞基爾(Guayaquil)、波托維耶霍(Portoviejo)三地。
由於厄瓜多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Pacific volcanic seismic zone,又稱「火環」 (Ring Of Fire)),加上日前日本熊本縣所發生的強震,地質學家研判,包括「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Alpine-Himalayan seismic zone)在內,這兩個地震帶已進入活躍期。
發布海嘯警報這次的地震屬淺層地震,震央位於厄瓜多的穆伊斯內(Muisne)渡假漁港市南南東方27公里處,但連遠在160公里外的首都基多(Quito),甚至是鄰國哥倫比亞都能感受到這次強震的威力。 據報導,基多市區內的震盪約持續了40秒,大多數民眾都因恐懼而逃出屋外,隨後,海嘯警報也針對厄瓜多、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巴拿馬與秘魯等國的海岸發布。 環太平洋地震帶進入活躍期
在短短6天內,亞太多個國家發生造成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的有感地震,包括了:
4月16日淩晨,日本九州島發生芮氏規模7.3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民眾避難中,當地發生大規模斷電。 4月14日,日本熊本縣發生芮氏規模6.5地震,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上千人受傷,數萬人被迫疏散; 4月14日淩晨,芮氏規模5.9強震襲擊菲律賓,造成3人受傷; 4月13日,緬甸西北部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在孟加拉造成60餘人受傷,印度則有6人受傷,並造成印、緬、孟部分建築物傾斜或受損; 4月10日,阿富汗發生芮氏規模7.1的地震,巴基斯坦3人遇難、27人傷。 巴布亞紐幾內亞、萬那杜也數次發生芮氏規模5.0以上的地震。 地質學家推斷,「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以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這兩大地震帶,可能已進入活躍期。
全球地震最頻繁地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主要涵蓋了太平洋的周邊地區,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魯,北美洲的瓜地馬拉、墨西哥、美國等國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琉球群島、台灣以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 因地殼板塊相互碰撞頻繁,「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屬於全球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截至目前為止,全球約有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地震帶,日前發生地震的日本、菲律賓均位於此處。
「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全長2萬多公里,跨歐、亞、非3大洲,該帶地震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能量15%。 該地震帶西起大西洋亞速爾群島,穿地中海,經伊朗高原,進入喜馬拉雅山東端向南拐彎經緬甸西部、安達曼群島、蘇門答臘島、爪哇島之班達海附近,與西太平洋地震帶相連。近期發生地震的緬甸、阿富汗則位於該帶上。
每天發生上萬次地震據地震學家統計,地球每天發生上萬次地震,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不過,它們之中絕大多數因震度太小或距離人口聚居地太遠,人們感覺不到。 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約有20次,芮氏規模達到8左右的地震,全球每年僅出現1或2次。 據統計,每年地震儀能夠測出的全球地震達50萬次,其中有感地震約10萬次,造成破壞的約1000次,而足以造成巨大災害的芮氏規模7以上強震則有十幾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