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季展望:夏颱少秋颱多 全台少雨高溫熱 文:台灣颱風論壇 陳柏宏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❶ 颱風生成數約19~23,偏少機率高
❷ 侵臺颱風數約2~4個,接近氣候均值
❸ 秋季颱風接近機率高
❹ 七月雨少,高溫炎熱
氣象局發布今年颱風季預測,氣象局表示,預估今年西北太平洋海域颱風生成總數約19~23個,將少於氣候平均值的25.7個。截至目前為止,西北太平洋海域仍未有颱風生成,遠低於氣候平均值的4.3個。至於侵臺颱風數方面,預估今年將有2至4個颱風侵臺,接近氣候平均值的3.6個。
今年梅雨季已經結束,整體來說全台雨量正常偏少,其中以中南部山區及東南部偏少最為顯著;五月各地雨量偏少顯著,僅在六月上旬(端午節連假期間)至中旬雨量偏多。溫度方面,梅雨季期間全台高溫炎熱,多個地方紛破紀錄,與去年2015年不相上下。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自去年開始發展的超級聖嬰現象已於今年春季結束,並有機會在下半年反轉為反聖嬰的趨勢。根據過往研究顯示,強聖嬰後一年的盛夏,赤道東風偏強,使太平洋高氣壓偏強及垂直風切偏強,皆不利颱風發展,使西北太平洋颱風首颱生成時間偏晚,而颱風平均生成位置偏西也較接近台灣,影響台灣的機率則是秋季大於夏季。
氣象局提醒,今年秋颱數量會偏多,若颱風靠近台灣或位於南海時,北方系統正好南下,將在台灣東北部會,產生共伴效應為台灣帶來顯著雨勢,尤其東北部一帶更容易出現致災性強降雨,亦不可輕忽。
展望未來一季,溫度方面,七月高溫機率大,八月正常略偏高,九月則是正常;雨量方面,七月正常偏少,八月正常,九月偏多。綜合所有資料研判,今年夏天臺灣以高溫的機率較大,雨量則以正常偏少為主。
氣象局表示,近日南方熱帶擾動雖然活躍,且都有成為首颱的機會,但終究因系統本身的結構差及所處的大氣環境不利發展的關係,終究未能成氣候。而擾動活躍期將暫告一段落,進入一段相對平靜期,首颱不排除要等到七月中旬以後才有機會出現,成為1998年以來(1998年7月9日妮蔻兒颱風於澎湖西南海域生成),最晚一號颱的新紀錄。
台灣正式進入夏季與颱風季,請民眾節約用水及節電,同時及早做好各項防颱準備工作,留意颱風消息,以降低災害損失。
最近一個月海溫距平(上)與850百帕平均風場(右)預測
未來三個月溫度(左)與雨量(右)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