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天數: 319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
當心暴雨致災 強降雨日數大增七成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2019-09-23
〔記者楊綿傑、蕭玗欣/台北報導〕氣候變遷造成降雨型態變化,越來越多易致災的短延時強降雨,據水利署最新統計,台灣總體降雨時數逐年下降,降雨強度卻上升,過去二十年降雨量達兩百毫米等級的降雨日數,全台平均增幅逾七成,中部甚至增逾一.二倍,豐枯不均、旱澇更成挑戰;氣象局研議將增設「三小時逾兩百毫米」的短時強降雨預警制度,提醒民眾小心致災。
無雨日數也增加 降雨型態兩極化
水利署統計,降雨改變造成豐枯差距加大,降雨時數雖呈現每十年降三.○一%,降雨強度卻上升三.一六%。過去二十年降雨量達兩百毫米的大雨日數,全台平均增幅超過七成,中部地區甚至增達一百二十八%;相對地,無雨日數也增加,東部地區增幅就達十七%,顯示降雨型態朝兩極發展。
不只冬雨梅雨 枯水期也見強降雨
氣象局統計更發現,近六十年年降雨日呈減勢,去年全台十三個平地氣象站平均降雨日一三二.五日,比氣候平均日數少九.三日,但分析大雨日,有十二站年大雨日數多於氣候平均值,其中高雄多三.九天最顯著。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很多淹水是因下水道積淹,強降雨變多是重要因素,不只冬雨、梅雨,甚至枯水期也常有驟然強降雨,去年八二三水災後,水利署與氣象局商討要將更多短時強降雨納入預警。
氣象局研議 增設短時強降雨預警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目前訂有大雨及豪雨特報(豪雨、大豪雨、超大豪雨);豪雨定義為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達兩百毫米或三小時累積雨量達一百毫米以上;但大豪雨及超大豪雨只有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三五○毫米、五百毫米以上的標準,考量短時降雨變急變大,正修訂災害性天氣作業要點,大豪雨定義將新增「三小時達兩百毫米以上」標準,預計明年汛期前上路。
王藝峰警告,氣候變遷影響大,對水資源調度也成威脅,提升區域調度,桃竹連通管、曾文及南化水庫連通管、大安大甲溪連通都在前瞻進行中;防洪則要讓建築、都市增設儲水保水設施。更要提醒,防洪設施雖有一定標準,但短時強降雨動輒超出負荷,民眾不能掉以輕心。
因應氣候變遷,短時強降雨天數增加,CWB又要新增標準
上一次雨量修訂實施是2015/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