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天數: 1989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
ben811018|2011-12-10 19:00
|
顯示全部樓層
氣象局:不代表什麼
【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台灣的颱風和地震都很多,如果有颱風就要接在後面找地震,一定找得到,所以「不代表什麼」。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呂佩玲說,全世界的地震學者多認同地震起因於「板塊運動」,需一段時間醞釀;例如台灣的九二一號稱「百年一次」、日本的三一一更是「千年一次」。如果只把現今的例子拼湊在一起,「就是一個研究發表和現象描述」。
轉載自UDN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鄭魁香/高苑科大地震與震害預測研究室副教授】 2011.12.10 01:52 am
根據外電報導,美國伍德溫斯基教授分析過去五十年內,台灣與海地發生規模六以上大地震的經驗,進而得出熱帶氣旋帶來大量雨量後,四年內傾向出現大地震理論。
依據圈層藕合(電離層─大氣層─ 地圈)的理論,地圈內大量地震能量的累積,特別是臨震前,地球物理場中的電、磁、熱、光等,會影響到大氣層近地表大範圍中空氣溫度的變化。若是孕震區域在海洋地殼,則大範圍溫度的上升,的確會使得海洋水氣的蒸發量大增;像聖嬰現象似的,或許會使得熱帶氣旋數增加,間接影響到侵台的颱風數。
不過,這種環與環間扣得不是那麼緊,變數相互間的影響,也非線性關係,推理上可能成立,但事實上卻不容易呈現出明確的關聯。
如果以大震前的震兆理論來看,一般的物理性震兆,大多出現在一個月以內,很少會超過一年以上。尤其在地球自轉速度相當快,緯度間溫差變化又大,大氣層中氣流、氣團的移動速度,通常是以「天」計算。以四年長期來看,其相關性可說小之又小。
在地震預測的理論中,地震前兆與地震間的關係,地震前一定有前兆出現。同理,若有前兆出現,一定期間後,即有地震產生。這需要雙向,且反覆驗證,以免有前兆但無地震和有地震但無前兆的次數,反而多過有前兆又有地震的例子。
以目前的四十多種地震前兆來看,尚無一種地震前兆,能證實其預測率超過百分之六十,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地震預測的起碼要求。
我們以過去五十年歷史來看,每年侵台颱風次數超過七次的有:一九六一、一九八七、一九九○、一九九一、二○○○、二○○一、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五十年中共有十次。
若再以每年地震規模六以上的次數超過四次來看,則有:一九七一、一九七二、一九七八、一九八三、一九八六、一九九四、一九九九、二○○一、二○○二、二○○四,五十年中亦有十次。
這各十次中,有五次是相隔一年或同一年發生的:(一九八七,一九八六)、(二○○○,一九九九)、(二○○一,二○○一)、(二○○三,二○○二)、(二○○四,二○○四)。而三次相隔一年的事件中,其先後順序都是地震先,颱風後;沒有一次是像美國學者所說的:颱風先,地震後。
颱風會降下豪雨,豪雨和土石流會移動斷層上方的地震負載;但這種地殼應力的變化,以過去水庫誘發地震的應力分析來看,應尚不足以誘發活動斷層的錯動。因此,「豪雨是觸發地震的媒介」這種推測,太過牽強,其案例應十分有限。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