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天數: 96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
本帖最後由 kbty245 於 2014-7-18 02:45 編輯
海燕颱風之吉萬(Guiuan)鎮最低氣壓探討
七大重點:
1.吉萬雷達站 5:26分左右記錄下最低氣壓 908百帕,記錄下此數據時氣壓計紀錄寫頭仍在急速下降中,但因門窗遭到強風破壞,紀錄員無法繼續讀取數據。吉萬雷達站的雷達遮罩稍後也遭強風掀翻,雷達立馬停機運作。
2.吉萬市政廳錄下最低氣壓922百帕,時間不明
3.海燕大約在5:33分左右最接近吉萬市
4.吉萬雷達站和吉萬市政廳的距離為4.65公里
5.有人使用手持氣壓計錄下889百帕的氣壓,但真實性仍待考
6.吉萬市並未進入海燕的風眼
7.海燕中心距離吉萬最近約有20公里
首先,很多人都知道,颱風眼在紅外線雲圖、雷達迴波和實際藉由氣壓計與風速計紀錄所推估的直徑大小是不同的。這是因為颱風眼是個漏斗的形狀,高層眼較寬而底層眼較窄。一般來說,底層眼會比高層眼直徑小2~3倍左右。
拿2006年姍姍颱風通過西表島時的實測也證明了這個說法,根據紅外線雲圖,西表島大約在2點半左右進入姍姍颱風的眼區,4點進入颱風中心。要知道,颱風眼內的變壓曲線是平緩下降的,但西表島在2點到4點進入眼區的這段時間氣壓卻急速下降,4點過後才趨於平緩,4點02分紀錄下最低氣壓923.8百帕。由此可知底層眼(氣壓計上的曲線)和高層眼(紅外線衛星雲圖上的表現)的大小差異是很大的
吉萬市也觀測到了此現象。5:08分時根據位在霧宿的雷達,吉萬市已經進入了眼區,但吉萬市政府的觀測卻完全沒右這種情況,風雨不但沒有停歇,反而加大,5:00~5:15這段時間氣壓狂跌並出現驚人暴雨,之後風雨更為加大。根據PASAGA的說法,吉萬始終沒有進入眼區。
(圖片取自颱風論壇http://bbs.typhoon.gov.cn)
也就是說,吉萬並沒有完全進入眼牆和風眼間的"極大變壓區"。這怎麼說??根據以下這張吉萬雷達站拍下的雷達可以看清楚風眼,這個風眼直徑約45公里,而且和紅外線雲圖上的風眼大小重合度很高,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這張雷達迴波圖上的風眼直徑當成高層眼來看待。根據第一段所說,底層眼會比高層眼窄大約2~3倍,45/2=23,底層眼的直徑大概在23公里左右。再根據移動軌跡,畫出真正風眼所經過的範圍,也就是黑色帶狀部份。剩下的灰色就是眼牆,比較靠近眼區的眼牆,也就是說,真正的眼牆是雷達上看到的(看到圍在眼旁邊的那一圈泛黑碉堡了嗎?)再加上灰色部分,才是完整的眼牆,整個眼牆的變壓極大,越往內越大。
(圖片取自颱風論壇http://bbs.typhoon.gov.cn)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吉萬並沒有完全進入"極大變壓區",甚至只進入了一半。
再來要推估吉萬當時的最低氣壓是多少。第一點已提過,雷達站的908百帕並不是最低氣壓,那真正的氣壓到底是多少??來看看這張紀錄紙吧。
(圖片取自颱風論壇http://bbs.typhoon.gov.cn)
可以看到,從5:00開始,15分鐘內氣壓下降了19.5百帕!!下面那一段已無法辨識,但個人推估大約是11分鐘下降14百帕,也就是說26分鐘內下降了33.5百帕!!33.5/26=1.3,大約是1分鐘下降1.3百帕。前面已經說過,海燕大概在5:33分左右最接近吉萬。33-26=7,1.3*7=9.1 908-9.1=898.9,也就是說吉萬當時錄得的最低氣壓可能是899百帕!
高層眼半徑約為23公里,底層眼半徑約為11公里,23-11=12,這是灰色部分的半徑,再扣掉吉萬進入的部分大約2公里=10公里,現在只要知道眼牆變壓就大概能推估出中心氣壓!很可惜,這方面數據已不可考,所以,想像時間到了,個人認為變壓大概再2.5hpa/km左右 899-2.5*10=874,再扣掉眼內變壓大概2百帕,874-2=872,也就是說,海燕最接近吉萬時中心氣壓大概在872百帕左右!!而且這還不是顛峰!
這個數據有可能還低估,原因如下:
1.海燕在擦過沿岸時風眼是不斷縮小的,也就是到達吉萬時底層眼不可能還有23公里寬,眼牆更厚,極大變壓區更寬
2.根據上一點,吉萬當時離眼區邊緣不只10公里
3.吉萬最低氣壓絕不只899百帕。要知道越靠近中心等壓線越密,變壓越大。26分鐘絕對不只下降33.5百帕,1分鐘的平均降壓不只1.3百帕
4.變壓不明。像海燕這種中心如此密實的颱風,變壓會"只有"2.5hpa/km??顯然不可能。
話說......我不會上傳圖片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抱歉了各位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