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輔助訪問
 找回密碼
 立即加入

空氣汙染危機》研究證實細懸浮微粒PM2.5會改變基因功能

簽到天數: 4100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2015-11-3 03:47 | 顯示全部樓層
空氣汙染危機》研究證實細懸浮微粒PM2.5會改變基因功能
作者編譯中心 | 風傳媒 – 2015年11月2日 下午1:56



                                                      
上海復旦大學日前發表一項研究,顯示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可通過表觀遺傳(epigenetic)通路改變基因功能、影響人體健康。這是中國最早報導PM2.5對居民表觀遺傳的影響的研究,也為進一步闡明PM2.5的健康危害機制提供了直接證據。
在生物學中,表觀遺傳學指基因表達中的多種變化。這種變化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有時甚至是在隔代遺傳中保持穩定,但不涉及基本DNA的改變。如環境因素會導致基因表現出現不同,影響基因功能。



論文第一作者陳仁傑表示,所謂「表觀遺傳」是指DNA序列等遺傳信息並未發生變化,但基因表達過程卻發生了改變,從而影響了基因的功能。,相關成果已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
研究團隊以上海市的一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實時監測了PM2.5的暴露水平,同時檢測病人的呼吸道炎症指標和相關編碼基因「NOS2A」的DNA甲基化水平。結果顯示,PM2.5可先通過「NOS2A」編碼基因,引起DNA甲基化水平降低,然後使呼吸道炎症指標水平不斷增加,影響健康的主要原因是PM2.5中的有機碳、元素碳、硝酸鹽和銨鹽成分在發揮作用。



據瞭解,DNA甲基化是一種表觀遺傳修飾,而DNA甲基化能關閉某些基因的活性,是後天基因「沉默」的主要決定因素。陳仁傑說,以DNA甲基化為代表的表觀遺傳異常是目前國際上環境與健康研究的新興熱點領域之一。
研究團隊表示,該研究成果可為探索PM2.5健康危害干預方案提供線索,如在霧霾期間可通過補充富含甲基的食品,逆轉DNA甲基化,從而減輕PM2.5對健康的損害。



PM2.5可穿透肺泡、隨血液循環全身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PM),PM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8,非常微細,可穿透肺部氣泡,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對人體及生態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PM2.5可能由自然界或人為產生。原生性細懸浮微粒係指被排放到大氣時即為PM2.5的粒狀物,主要來源為海鹽飛沫、裸露地表經由風力作用揚起的灰塵微粒、鍋爐及機動車輛之燃燒排放。衍生性細懸浮微粒則指被釋出之非PM2.5之化學物質,在大氣環境中經過一連串極其複雜的化學變化與光化反應後成為PM2.5的微粒,主要為硫酸鹽、硝酸鹽及銨鹽。以上污染來源均除本地污染外,亦受到境外長程傳輸污染之影響。



台灣環保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於101年5月14日修正空氣品質標準,增訂PM2.5空氣品質標準24小時值為35μg/m3、年平均值為15μg/m3,與美國、日本之標準一致,為國際間法規標準中較為嚴格者。環保署並訂定在109年達成PM2.5濃度年平均值達15μg/m3以下的目標。

也許這篇文章跟天氣沒有任何關係,但台灣每年只要東北季風一開始,就會把大陸等國家的汙染物帶進台灣來,像上禮拜台灣西半不好幾各地方,天氣品質在環保署監測裡很多監測戰就達不良以上等級,雖然我們無法不呼吸也沒辦法防止外來汙染物進來,但台灣本島的汙染物中該可以防制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3822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甜心|2015-11-3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o細懸浮微粒(PM2.5)它不止只是會引起呼吸到炎症而已,它會趁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入侵並長久寄生在人體裡面嚴重時連癌症都會被它誘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4681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s6815711|2015-11-3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來PM2.5危害這麼大
不過管制應該也難百分之百排除

點評

alu
一個國家管制沒用,要全世界一起管制後過一段時間才會有用  發表於 2015-11-3 19:54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4100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alu|2015-12-10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跨境大氣汙染  世界最高聖母峰也受害中央社 – 2015年12月10日 下午4:29




                                    
(中央社台北10日電)大陸的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今天表示,聖母峰的大氣環境與南北極類似,但跨境傳輸大氣汙染物已對世界最高峰聖母峰地區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新華社報導,大陸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援引最新發布的「珠峰地區氣候環境變化評估」報告說,這一結論是從現代雪冰以及冰芯記錄的粉塵、重金屬元素、黑碳等多方面,對聖母峰(藏文「珠穆朗瑪峰」,大陸簡稱「珠峰」)地區大氣環境進行監測研究時得出的。
人類活動排放的重金屬汙染物經由大氣環流的長距離傳輸,造成全球環境的汙染與損害。
專家指出,聖母峰雪冰中的痕量元素濃度與南北極地區雪中的濃度大致相當,但遠遠低於受人類活動影響強烈的城市地區。從這個方面看,聖母峰仍處於世界偏遠地區氣環境背景水準。
專家指出,聖母峰東絨布冰川表層雪冰中汞濃度與北極地區表層雪中汞濃度相當,與法國阿爾卑斯山區雪冰中汞濃度的下限值水準一致。黑碳含量與北極地區相當,但比法國阿爾卑斯山區低得多。
康世昌指出,珠峰地區無顯著的工業活動,當地居民多以農牧業為生,且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決定了極低的能源消耗。因此聖母峰地區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放的汙染物很少。
不過,聖母峰大氣環境仍有隱憂。
專家指出,聖母峰地區在春季受南亞生物質燃燒的跨境傳輸影響。每年冬春,南亞工業生產排放的黑碳等汙染物,在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形成大氣棕色雲,在西南風的傳輸下來到聖母峰地區,對區域氣候和環境等造成一定的影響。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4100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alu|2016-1-4 21:56 | 顯示全部樓層
中研院發現 PM2.5增肝癌風險中廣新聞網 – 2016年1月4日 下午4:20



                                             
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PM2.5細懸浮微粒容易超過每立方公尺70微克以上,達到紫爆等級。中研院研究證實,PM2.5不只引發心血管疾病、肺病,更會導致肝臟發炎,進而形成肝硬化和肝癌。這項研究也刊登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上。

(黃仲丘報導)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和陽明大學、成大合作,追蹤在台北、新竹、嘉義、屏東、澎湖,2萬4千多位30歲以上的成人,16年時間,pm2.5和肝癌的關聯性。2萬4千多位成人中,15年間罹患肝癌的患者,排除B型、C型肝炎及抽菸喝酒等肝癌干擾因素後,比對居住地與環保署PM2.5監測資料,結果發現,佔人群中暴露量75%的民眾,罹患肝癌的風險,比曝露量25%的民眾,增加2成,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懷壹說:「人群中暴露量75%跟暴露量只有25%去相比,他的產生肝癌的風險提高了20%,PM2.5暴露量高的話,肝的指數也會增高,我們知道肝臟發炎本身就是肝癌的危險因子,最主要是PM2.5會經由肺臟的微血管,進入到血流裡面,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我們研究發現,在肝它也會導致肝的發炎進而導致肝癌。

國健署統計國內每年新增1萬1千名肝癌患者;台大公衛所日前研究也指出,PM2.5暴露量每降十微克就每年可減少兩、三千位結核病患者。環保署日前表示,目前每年PM2.5濃度大約是22到23,每立方公尺。希望在2020年,達到每立方公尺15微克的目標。

中研院的這項空汙肝癌研究上個月也刊登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快速回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本平台僅供學術討論之用,預報應以氣象局為準

威普網站虛擬主機贊助公司

臺灣第一個天氣類型社群平台 即時天氣資訊、精準颱風動態

線上客服
FB傳送訊息
廣告行銷
精準行銷 物超所值
官方粉專
發佈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