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輔助訪問
 找回密碼
 立即加入

恆星演化~( Part 3)~ 恆星的成熟[中等尺度恆星]

簽到天數: 1509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2010-11-13 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中等尺度恆星
在另一種情況,在核心外圍數層含有氫的殼層在核融合反應的加速下,立刻造成恆星的膨脹。因為這是在核心外圍的數層,因而它們所受到的重力較低,它們擴張的速率會比能量增加的更快,因此會造成溫度的下降,並且使得它們比在主序帶的階段還要偏紅。像這樣的恆星就稱為紅巨星
根據赫羅圖紅巨星是不在主序帶上的巨大恆星恆星分類是K或M,包括在金牛座內的畢宿五牧夫座大角星,都是紅巨星。
質量在數個太陽質量之內的恆星在電子簡併壓力的支撐下,將發展出外圍仍然包覆著氫的氦核心。它的重力將數層的氫直接擠壓在氦核上,這造成氫融合的反應速率比在主序帶上有着相同質量的恆星更快。這反而使恆星變得更為明亮(亮度增加1,000至10,000倍)和膨脹;膨脹的程度超過光度的增加,因而導致有效溫度的下降。
恆星膨脹的是在外圍的對流層,將物質由靠近核融合的區域攜帶至恆星的表面,並經由湍流與表面的物質混合。除了質量最低的恆星之外的所有恆星,在內部進行核融合的物質在這個點之前都是深埋在恆星的內部,經由對流的作用使核融合的產物第一次可以在恆星的表面被看見。在這個階段的演變,結果是很微妙的,最大的效應是對氫和氦的同位素造成的改變,但是尚未能觀測到。有作用的是出現在表面的碳氮氧循環,較低的12C/13C比率和改變碳和氮的比率。這些是由分光學上發現的,並且在許多演變中的恆星上被測量到。
當圍繞着核心的氫被消耗時,核心吸收產生出來的氦,進一步造成核心的收縮,並且使殘餘的氫更快的進行核融合,這最終將導致氦融合(包括3氦過程)在核心進行。在質量比0.5太陽質量更大的恆星,電子簡併壓力也許能將氦融合的延後數百萬至數千萬年;在更重的恆星,氦核和疊加在外數層氣體的總質量,將使得電子簡併壓力不足以延遲氦融合的過程。
當核心的溫度和壓力足以引燃核心的氦融合時,如果電子簡併壓力是支撐核心的主要力量時,將會發生氦閃。在質量更巨大的核心,電子簡併壓力不是支撐核心的主要力量,氦融合的燃燒相對的會較為平靜的進行。即使發生氦閃,快速釋放能量(太陽能量的108數量級)的時間也較短暫,所以在恆星外面可以觀察到的表面層也不會受到影響。由氦融合產生的能量會造成核心的擴張,因此疊加在核心外層的氫融合速率會減慢,使得總能量的產生降低。所以,恆星會收縮,雖然不是所有的都會再回到主序帶,它會在赫羅圖的水平分支上遷移,在半徑上逐漸收縮和增加表面的溫度。
在恆星消耗了核心的氦之後,融合在包含了碳和氧的高熱核心附近繼續進行。恆星隨着進入赫羅圖上的漸近巨星分支,與原始的紅巨星演變平行,但是能量的產生較快(因而持續的時間也較短)。
在能量輸出上的變化造成恆星大小和溫度周期性的變化。能量輸出的本身降低了能量放射的頻率,伴隨的還有經由強烈的恆星風和猛烈的脈動造成質量損失率的增加。在這個階段的恆星,根據它們呈現的明顯特徵被稱為晚期型恆星OH-IR恆星米拉型恆星。被逐出的氣體是來自恆星的內部,也含有相對豐富的被創造元素,特別是的豐度與恆星的類型有關。由氣體構成的膨脹裝的氣殼稱為環星包( circumstellar envelope),並且會隨着遠離恆星而逐漸降低溫度,而允許微塵和分子的形成。在理想的情況下,來自核心的高能量紅外線輸入環星包後會激發形成(類似雷射的)微波受激輻射
氦燃燒的速率對溫度極端的敏感,會導致極大的不穩定性。巨大的脈動組合,最終將給恆星足夠的動能外面的數層氣殼拋出,形成潛在的行星狀星雲。依然留存在星雲中心的恆星核心,溫度會逐漸下降而成為小而緻密的白矮星
220px-NGC6543.jpg
A350px-Stellar_evolution_sun_hant_svg.pn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快速回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本平台僅供學術討論之用,預報應以氣象局為準

威普網站虛擬主機贊助公司

臺灣第一個天氣類型社群平台 即時天氣資訊、精準颱風動態

線上客服
FB傳送訊息
廣告行銷
精準行銷 物超所值
官方粉專
發佈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