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hoonman 發表於 2016-11-14 09:24 但重點還是看滑動量吧,資料寫蘇門答臘北部和中部滑動量比較少,大滑動量的都集中在南部,拉平均值也只滑動15~20米左右。闊度其實也沒有很闊,最闊的地方是南部420 x 240、最窄的地方是北部只有570 x 160。(來源:維基) 東日本大震災的滑動面積推定500 x 200,平均20米、最大50米。 拉上補下後,印度洋大地震產生的能量比東日本大震災的多一倍前後, 換算規模多0.1或0.2(Mw 9.2 ~ 9.3)感覺也妥當。 |
本帖最後由 typhoonman 於 2016-11-14 09:38 編輯 haneta6174 發表於 2016-11-14 01:22 與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強度齊等?光是斷裂的長度跟位移寬度就差很多了,且創造地震矩(矩震級)的日裔美國地震學者金森博雄博士認為印度洋大地震地震規模修正後落在Mw9.2是比較適當的。 |
東日本大震災後5年零4個月,USGS重迎審視後將地震規模從Mw 9.0上修至Mw 9.1 成為官方全球觀測史上第3強的地震。 連結:USGS |
:o其實地震的波動強度並非是當前的防範重點較有強震經驗的國家早以在房屋建造方面設下一定防震基礎不需太驚慌,日本地區當年該次311地震造成死傷嚴重的主因並非地震本身的波度而是隨後伴隨而來的【海嘯】後遺症。 當前最重要並非預測地震何時會發生那只是次要問題,最重的反而是應該是在地震過後若規模太大又在海岸線一帶時即時預測海嘯多久會撲上陸上讓人們有較多逃命時間。 |
對比日本來看,我們一般民眾對地震反而沒有比颱風來的強烈感,或許颱風一年可能來兩三個而較大的地震可能幾年才來一個,當下會害怕但過段時間也就忘記了除非你是災民才可能會對地震有緊覺 |
本帖最後由 sam010704bbs 於 2015-4-25 07:23 編輯 ✿ 可移動的能源供給系統 東芝公司 ( TOSHIBA;以下, T公司 ) 與比鄰東京的神奈川縣川崎市 ( 以下,川崎市 ) 合作,就川崎港區(東京灣)與「川崎市港湾振興会館(川崎マリエン)」以及「東扇島中公園」兩處【市定疏、避難區域】,架設T公司所開發的『獨立運作型能源供應系統』來公開展示並進行相關的驗證測試・・・・・・。 T公司所開發的系統,利用太陽能發電與電解水製氫技術,復以合宜的儲存、轉換設備,僅需提供『陽光、水』作為『原料』便可『產出』電力與熱水。而這兩項『產品』即是人們在緊急狀況下( 天災、地變・・・)求生所必須。想是如此,坐擁東京灣的川崎市方才提供上述兩地『疏、避難區域』作為驗證該能源管理系統( T公司)的運作效度的示範專區。非但可提供日後防災策略的參考,亦可宣示當局對提升災害應對的決心・・・・・・。 據資料看來,該系統於必要時可為300人提供約一週的電力與熱水,且該裝置可由相當運輸工具移往『必要地區』,機動利十足 ・・・・・・。不過,上述若干內容是小的我在作夢時,聽到 魯有腳占卦『九天玄女』時所提到的・・・・・・,若對相關規格技術、運作原理有興趣,還是得要麻煩各位看倌點閱官網說明,謝謝! ※ 關聯新聞、情報: ▶「水と太陽だけ」 エネルギー供給システム移動可能 ( YouTube - (ANNnewsCH) ) ( 0 分49秒 ) ▶利用再生能源和氫氣發電的東芝獨立能源供應系統開始運作 ( 中央社訊息平台 ) ( 中文 ) ▶展期、所,構成簡圖與簡要規格: ( 東芝:トップページ ) ( 日文 ) 【上記】 ※映像、文、圖來源悉如下述: △ http://www.cna.com.tw/ ( 中央通訊社 新聞網 ) △ http://www.asahi.com/?iref=com_gnavi_top ( 朝日新聞社 ) △ https://www.youtube.com/user/ANNnewsCH 朝日ニュース(ANNnewsCH) △ http://www.toshiba.co.jp/index_j3.htm ( 東芝:トップページ ) △ http://ja.wikipedia.org/wiki/メインページ (ウィキペディア) ※検索、拡張読書 △ 可再生能源 - Renewable Energy (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 ⇨ http://zh.wikipedia.org/wiki/可再生能源 ( 中文 ) △ 鲁有脚: ⇨ http://zh.wikipedia.org/wiki/鲁有脚 ( 中文 ) PS,其實咱們也有這一類裝備呦!好像是稱作『國軍野外餐車、沐浴機』主要是提供一線野戰部隊使用,至於該類軍用裝備的運作模式嘛!小的我並不清楚,也沒夢到・・・・・・是故,不便在此隨意哈拉、比較・・・・・・!尚祈 海涵! |
隨著科技的進步 未來預測的時間或許能更長 |
希望台灣地區對於地震以及海嘯的預測和防範方面能有所提高其水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