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天數: 1989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
入梅是什麼?何時算入梅? 台灣颱風論壇 彭欽旋、陳柏宏 編輯
時序進入5月,同時也是氣象局定義的梅雨季(5~6月)的開始,
但以我們熟知的「長時間明顯降雨」的梅雨來說,
通常不會在5月剛開始的時候就揭開序幕,而是在5月中旬左右,
這種梅雨的開始,學術上又稱之為入梅。
入梅是什麼? 統計上大約在何時入梅?
怎麼樣的條件才叫做入梅呢?
以下可分為兩大類評斷方式,提供給您參考!
依據陳正改、蔡清彥(1980年)兩位氣象前輩所做的統計,
在5~6月,如果鋒面沿東經120度滯留在北緯20~28度之間
也就是鋒面就在台灣附近、或在台灣上空
讓北部地區出現「連續4天以上」的降水,
而且平均的日雨量超過8.6毫米,
那降水的第一天我們就稱它為「入梅」。
例如5/15~20分別下了10、0、15、10、5、10毫米
則5/17就是入梅時間(因為5/16沒下雨唷~)
根據氣象局針對1949~2016年梅雨季所做的統計,
在台灣,平均在5/17入梅,標準差為7天,
(也有說法是5/15或16,因統計時間不同)
因此5/10~5/24之間入梅都算正常。
除了以台灣地區的降雨來判定入梅時間,
氣象局也觀察了此時的「大尺度環流特徵」,
主要以水平風切及垂直風切來當作指標。
---------------------------------------------------------------
► 水平風切:氣旋式風切
簡單來說,就是要有低氣壓!
通常在這季節也就是指鋒面低壓系統,
巴士海峽(B)減華南地區(A)的風具有西風分量,
代表在B區及A區中間,也就是台灣周遭,
存在一條鋒面或低壓氣旋系統,
這是台灣在梅雨季降雨時期的最基本天氣配置!
---------------------------------------------------------------
► 垂直風切:方向調轉(換季的指標)
垂直風切的定義就是「高層風減去低層風的差異」,
由於冬天台灣「高層」附近吹很強的西風,
又加上大半個東亞地區「低層」受東北季風影響,
因此菲律賓一帶(C)的垂直風切很明顯地具有西風分量。
但隨著時間漸漸進入暖季,
「高層」西風帶退離台灣,回到北方,
「低層」東北季風減弱,取而代之的是西南季風北上,
垂直風切會漸漸地轉成具有東風分量的風切,
所以垂直風切方向調轉,可視為季節轉換的指標!
以上指標是眾多入梅定義的其中之二。
然而,由於氣候變遷使得梅雨季的降雨正朝向
「降雨時期變短、降雨強度變大」的特性做變化
又加上入梅定義五花八門,
每個定義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因此入梅定義,正被挑戰!
除了作業上的方便以外,
這也是為什麼氣象局直接泛稱5~6月為梅雨季的原因之一。
不過入梅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梅雨指標,
畢竟長時間明顯降雨的現象,
可能造成一些氣象災害發生。
入梅的定義,就看未來的學者能不能重新做定義囉!
參考文獻:陳正改、蔡清彥(1980),影響台灣北部地區之梅雨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