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odam64402|2014-7-31 01:05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目前看起來在狹長的弱風區中,一個主要的旋轉中心在沖繩東南東方,可能在明天就會通過該處。另一個疑似中心目前還在沖繩正南方。兩者的東側都有廣大25~35KT的暴風場,而因為沖繩正南方的疑似旋轉中心,因為一直有對流提升其該區的局部風速,所以一直存在有35~45KT的風力。
北邊的主要旋轉中心、和南邊的疑似旋轉中心,都是這個季風大低壓中,旋轉曲率較大的地方(意即其弧的對應半徑比較小),因此兩方為了嘗試增強,因而一直產生對流,但是因為兩者距離太近而只能在兩者的共同風場中緩慢加強。現在北邊的旋轉中心因為接近了西風帶,以及即將下來的西風短槽,使得北邊開始有較好的流出,北邊的旋轉中心也開始嘗試產生對流。但是南邊的旋轉中心,一直因為高層風場主要是東北風和東南風,而低層有西南季風和這個大低壓所帶來的偏北風交匯,因而對流一直產生而無法停止。
現在這種狀況,令我想起不知是哪一年那時的南修(8號)颱風,最初的擾動也是一大片而雜亂無章,在可見光和日本沖繩雷達找到的疑似LLCC,也都是覺得沒什麼風力的狀況。但是就差不多在沖繩東方,這個大片擾動似乎分家了,一個LLCC夜晚一路向北,配合下來的西風短槽與冷空氣發展,最後以一個溫帶氣旋的形式登陸了北韓,另一個LLCC就慢慢接近臺灣,同時緩慢增強,在臺灣近海因為實測風力達標而命名。
現在這種狀況,也似乎也有分開的可能,因為低壓配置型式也已經算是高緯,北側的旋轉中心因為低壓整體環流,與東北方的太平洋高壓共同使其向西北偏北移動,而同時一個西風短槽也在發展,此時的季風低壓風場也已吹入日本地區,可能會間接使槽前的溫差加大,造成小幅的加深,以及低壓整體質量中心一直在西北移動,使其上方的高壓勢力減弱,因而使北側的旋轉中心,可能會以「變成強溫帶氣旋」的形式北上與同時加強,登陸南北韓的可能性為高。即使如此,西日本仍然要防備這個低壓的帶上來的強偏南風,造成的強降雨。
而南邊的旋轉中心呢?這就是臺灣週末天氣的大問題所在,雖然說因為整體質量中心是向西北移動,可是因為低壓自身環流旋轉的因素,因而移動緩慢。只是這幾天的結果看起來,質量中心所造成的移動還是為主體,因而論距離上已逐漸靠近臺灣。只是等到北側的旋轉中心開始加速北上,與南邊的中心漸行漸遠之際,此時南邊旋轉中心的發展與位置就是很大的問題,而且也會和北側的旋轉中心,其在東海的強度上能不能持續帶下偏北風,加速南邊中心的幅合。
另外,後頭正逐漸趕上的11號颱風,目前和南邊的疑似旋轉中心尚有約1600公里,不過隨著11號颱風西進速度偏快的情形下,此時11號颱風的強度與距離上,足不足夠把南邊旋轉中心牽引、吸近、粉碎,就是很大的問題。目前來看,GFS目前有預測出這個結果。
而南邊的旋轉中心,到時會移到離臺灣最近會是多少距離,其自身開始發展後的強度,以及受到11號颱風的牽引與滯留狀況,關係到臺灣週末的天氣與降雨狀況。而且如果該次系統到時真的接近臺灣,臺灣氣象局與傳播單位,要用什麼樣的規格來對付這個潛在的威脅,民眾的心態又是如何,關係到該次系統最終對臺灣的損失程度。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