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臺灣中南部會不會降下平地為大豪雨等級(一天降下200mm以上)、山區為超大豪雨等級(一天降下350mm以上)的狀況,在夏季颱風來說可能性算高,至於會不會在山區降下超過1000mm的降雨,就要看低空與高空風場,以及颱風侵臺的路徑細節。
首先是颱風侵臺的路徑,現在來說以西北到北之間的角度(90~135度),登陸花蓮以北的可能性很高,如果一旦登陸,這時颱風結構就會遭受強烈的破壞,原先屬於眼牆中強勁的對流發展,就會受到高空大範圍的風場趨勢,向該風的吹行方向移動,以及低層風場幅合狀況強化對流的發展,如果這兩個條件狀況極好,那就會造成強大的降水,進而使中南部山區產生大規模山洪爆發、土石流、甚至是走山的狀況。
如果好運地,颱風以較偏北的角度沒有登陸,甚至是眼牆擦陸地,而使颱風結構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則眼牆中的對流至少還能維持,這時就至少就不會有太大的對流切離造成切離所在地有強大的降雨;不過現在這種路徑狀況可能性正在降低。
路徑來說不太樂觀,再來看高空風場。現在雖然颱風接受西風槽與青藏高層高壓所處的其中一個雙向流出區,使得颱風結構正在轉好,不過這個西風槽也可能在近期或是現在,東移北收,使得極向流出減弱,會造成有一大部分的極向流出要先從颱風中心出發才能接上西風帶。登陸結構轉差,連帶使颱風的自身高空反氣旋弱化,此時槽後高空風轉成北風,疊加青藏高層高壓的北風,造成崩壞的眼牆對流向南移動,使得路徑以南地區有強大的對流產生以及巨量的降雨,造成當地災情。
wgmswvir(2014_07_21)_draw1
最後是低空幅合風場。現在在菲律賓西部近海,有一個颱風風場造成的背風低壓(見下圖,由ASCAT衛星(METOP_A)於臺灣時間2014年7月21日21:08所掃得),這個背風低壓未來的移動與發展就是會不會在中南部有「西南風和西北風幅合」的狀況。如果這個背風低壓消失,使得西南風大量從南海進入巴士海峽、臺灣中南部,就會有很強大的風場幅合;又或是背風低壓西北移到華南近海一帶,也會使得西南風加速,加重西南風和西北風幅合的狀況。唯一不會加重這種情況的要求是原地加強或維持強度,至少使西南季風繞過它,經菲律賓進入西太平洋,再分流到96W和10W。這樣中南部就只有較大西北風,西南風較少吹入該地區。
WMB232(2014_07_21_21-08)
目前的情況來看,個人感覺第一個要件達成有90%可能,第二的要件有80%的可能性,第三的要件則是40%。本人當然不希望三個要件全中標,至少不能像以往西南季風造成嚴重災情。甚至是重演88風災的悲劇(88風災是三項全中)。
|